恢复大辽,这是耶律大石的执念,也是他的部下们共同的愿望。
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契丹立国两百年,又岂能没有忠臣良将!
尽管大部分人已经死在了金国手里,但残存的这些人,依旧心心念念,想要复国,这也是耶律大石这个小团伙能维持的原因所在。
可问题是耶律大石也十分清楚,金国的力量太庞大了,他带出来二百人,跑到了可敦城,收拢了一万多大辽兵丁。
耶律大石也几次和金人爆发小规模战斗,还获得了胜利,但也到此为止了。
理由很简单,耶律大石打不下去了。
他没有根据地,没有兵源补充,自己这点人,越打越少,别说复国了,就算自保都做不到。
要不是金人一心南下,抢夺大宋,随便派出一个万人队,就把他们给扫了。
所以这段时间耶律大石一直筹划着,想要向西迁徙,寻找一个新的落脚之地,建立起庞大的势力之后,在反过来东征……当然了,这是耶律大石对他部下讲的,西征是真,可反攻大辽,却未必如此,仅仅是他维持这个团队的口号而已。
单从意志坚定这件事情上,他就不如赵桓远甚,至于其他,就更不用多说了。
“大石林牙,其实朕也知道,你有意向西征伐,可要朕说,你一旦放弃了可敦城,只怕就再也回不来了。草原之上,相距万里,远征东方,谈何容易?而且别的不说,你就算去了西域,建立了基业,你的亲信部下愿意东征,当地的蛮夷部落,又岂会随着你东进?毕竟对大辽有感情的,只是你们这一代人罢了。你这一走,或是十年,或是二十年,老部下凋零,冒出来的新人,又有谁肯为了大辽卖命!说句不好听的,两三代人之后,怕是连辽国这个名号都没了。”
耶律大石听到这里,突然瞪大眼睛,傻傻看着赵桓,是这个道理吗?离开了故土,他们就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失去了根基,就算能占领一片地盘,有了栖身之所,也要向当地部落妥协。
久而久之,就连辽国都会消失!
要是西征注定会失去自我,还要不要走?
耶律大石彻底陷入了迷茫。
赵桓转了一圈,找了块石头,坐在了耶律大石旁边,语重心长道:“大石林牙,你走了,或可以荣华富贵,安享晚年,留下来就要浴血奋战,出生入死,不知道几时就没了性命。朕不能劝你送死,但朕能给你提些建议。”
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
契丹立国两百年,又岂能没有忠臣良将!
尽管大部分人已经死在了金国手里,但残存的这些人,依旧心心念念,想要复国,这也是耶律大石这个小团伙能维持的原因所在。
可问题是耶律大石也十分清楚,金国的力量太庞大了,他带出来二百人,跑到了可敦城,收拢了一万多大辽兵丁。
耶律大石也几次和金人爆发小规模战斗,还获得了胜利,但也到此为止了。
理由很简单,耶律大石打不下去了。
他没有根据地,没有兵源补充,自己这点人,越打越少,别说复国了,就算自保都做不到。
要不是金人一心南下,抢夺大宋,随便派出一个万人队,就把他们给扫了。
所以这段时间耶律大石一直筹划着,想要向西迁徙,寻找一个新的落脚之地,建立起庞大的势力之后,在反过来东征……当然了,这是耶律大石对他部下讲的,西征是真,可反攻大辽,却未必如此,仅仅是他维持这个团队的口号而已。
单从意志坚定这件事情上,他就不如赵桓远甚,至于其他,就更不用多说了。
“大石林牙,其实朕也知道,你有意向西征伐,可要朕说,你一旦放弃了可敦城,只怕就再也回不来了。草原之上,相距万里,远征东方,谈何容易?而且别的不说,你就算去了西域,建立了基业,你的亲信部下愿意东征,当地的蛮夷部落,又岂会随着你东进?毕竟对大辽有感情的,只是你们这一代人罢了。你这一走,或是十年,或是二十年,老部下凋零,冒出来的新人,又有谁肯为了大辽卖命!说句不好听的,两三代人之后,怕是连辽国这个名号都没了。”
耶律大石听到这里,突然瞪大眼睛,傻傻看着赵桓,是这个道理吗?离开了故土,他们就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失去了根基,就算能占领一片地盘,有了栖身之所,也要向当地部落妥协。
久而久之,就连辽国都会消失!
要是西征注定会失去自我,还要不要走?
耶律大石彻底陷入了迷茫。
赵桓转了一圈,找了块石头,坐在了耶律大石旁边,语重心长道:“大石林牙,你走了,或可以荣华富贵,安享晚年,留下来就要浴血奋战,出生入死,不知道几时就没了性命。朕不能劝你送死,但朕能给你提些建议。”